方法分类
结果量化分类
- 定性安全评价方法(部分)
- 安全检查表法
- 专家现场询问观察法
- 因素图分析法
-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 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
- 危险可操作性研究
- 定量安全评价方法
-
概率风险评价法
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可定性)、事故树和逻辑树分析、马尔可夫模型分析、统计图表分析法等
-
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
蒸汽云爆炸超压破坏模型、TNT当量法等
-
危险指数评价
- 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
- 蒙德火灾爆炸毒性指数评价法
- 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法
-
推理过程分类
-
归纳推理评价法
从事故原因推论结果的评价方法,如:事件树
-
演绎推理评价法
从结果推论事故原因的评价方法,如:故障树
目的分类
-
事故致因因素安全评价法(定性)
采用逻辑推理的方法,由事故推论最基本的危险、有害因素或由最基本的危险、有害因素推论事故的方法
适用于识别系统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分析事故 -
危险性分级安全评价法
通过定性或定量分析给出系统危险性的安全分析方法
应用于系统的危险性分析 -
事故后过安全评价法
直接给出定量的事故后果,后果可以是系统事故发生的概率、事故的伤害范围、事故的损失或定量的危险性等
常用方法(重难点)
安全检查表法(SCA)
- 为了避免检查项目遗漏,事先把检查对象分割成若干系统,以提问或打分的形式,将检查项目列表
- 适用于查找系统中各种潜在的事故隐患,还对各检查项目给予量化,用于进行系统安全评价
编制依据
- 相关法规、标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
- 国内外行业、企业事故统计案例
- 行业及企业安全生产的经验
- 系统安全分析的结果:即采用事故树分析法,对系统进行分析得出能引发重大事故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的基本事件,将其作为防止事故控制点源列入检查表
编制步骤
- 首先建立编制小组,由安全专家、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组成
- 熟悉系统
- 搜集资料
- 划分单元
- 列出检查要点、检查项目清单
- 列出安全指标要求和对策措施
- 编制检查表
- 编制检查表
其他
- 注意事项
- 内容重点突出,重点部位应单独编制检查表
- 应针对不同被检查对象有所侧重
- 每项内容要定义明确,便于操作
- 应能随情况的变化不断修订、变更和完善
- 优点
- 避免传统安全检查中易发生的疏忽、遗漏等弊端
- 根据已有规章制度检查执行情况,得出准确评价
- 安全检查表可采用提问的方式,起到教育作用
- 编制安全检查表的过程是系统安全分析的过程
- 不同检查对象和目的有不同的检查表,应用范围广
- 缺点
- 针对不同的需要,须事先编制大量的检查表,工作量大且安全检查表的质量受编制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经验影响
危险指数方法(RR)- 定量
- 危险指数评价可以运用在工程项目的各个阶段,作为确定工艺及操作危险性的依据
- 例如在详细的设计方案完成之前运用、在现有装置危险分析计划制定之前运用、用于在役装置的安全评价
道化学公司的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
- 通过逐步推算的公式,对系统工艺装置及所含物料的实际潜在火灾、爆炸危险、反应性危险进行评价的方法
- 尤其在安全预评价中使用的最多
帝国化学工业公司的蒙德法
- 蒙德法对道化学公司方法进行改进和补充的主要内容
- 引进了毒性的概念
- 发展了新的补偿系数
预先危险分析法(PHA)- 定性
- 又称为初步危险分析是一项实现系统安全危害分析的初步或初始工作,在设计、施工和生产前,首先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性类别、出现条件、导致事故的后果进行分析
- 解决的问题
- 大体识别与系统有关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 分析判断危险有害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
- 评价事故发生对人员及系统产生的影响,事故可能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系统破坏、物质损失情况
- 确定已识别危险有害因素的危险性等级
- 提出消除或控制为先有害因素的对策措施
分析步骤
- 通过经验判断、技术诊断调查确定危险源
- 通过类比判断系统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查找危险性,分析事故的可能类型
- 对确定的危险源分类,制成预先为先分析表
- 转化条件,即危险因素转变为危险状态的触发条件和危险状态转变为事故的必要条件
- 进行危险性分级,排出重点和轻重缓急次序
- 制定事故的预防性对策措施
划分等级
- I 安全的:不会造成人员伤亡及系统损坏
- II 临界的:事故边缘状态暂时不至于造成人员伤亡、系统破坏或降低系统性能,但应予以排除或采取措施
- III 危险的: 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系统损坏,要立即采取防范措施
- IV 灾难的:造成人员重大伤亡及系统严重破坏的灾难性事故,必须予以果断排除并进行重点防范
特点和适用范围
- 项目发展初期具有的优点
- 方法简单、易行、经济、有效
- 能为项目开发组分析和设计提供指南
- 能识别可能的危险,用很少的费用、时间实现改进
- 适用范围
- 固有系统中采取新方法、物料和设施的危险性评价
- 一般在项目的发展初期适用
- 对已建成的装置进行粗略危险和潜在事故情况分析
故障假设分析方法(WI)- 定性
- 对系统工艺过程或操作过程的创造性分析方法
- 采用故障假设分析方法时,任何与工艺有关的问题,即使与之不太相关也可以提出加以讨论
- 该方法由经验丰富的人员完成,并提出建议
步骤
- 评价结果一般以表格形式表示,主要内容包括:提出的问题、回答可能的后果、降低或消除危险性的措施
- 分析准备
- 人员组成:应由两至三名专业人员组成小组
- 确定分析目标
- 资料准备:工艺过程说明、图纸、操作规程等
- 完成分析
- 了解情况,准备故障假设问题
- 列出所有的安全项目和问题,进行分析
- 每提出一个问题讨论一个问题
- 按着准备好的问题从工艺进料开始,一直到成品产出为止,逐一提出问题,并得出正确答案
- 了解情况,准备故障假设问题
适用范围
- 可用于工程、系统的任何阶段
- 故障假设分析与安全检查表的联合使用
- WI鼓励思考潜在的事故和后果,能弥补基于经验的安全检查表编制时经验的不足
- SCA可以把故障假设分析方法更系统化
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方法(HAZOP)- 定性
- 以关键词为引导,找出过程中工艺状态的变化(即偏差),分析找出偏差的原因、后果及可采取的对策
- 侧重点是工艺部分或操作步骤各具体值
主要特征
- 创造性过程,通过应用一系列引导词来系统的辨识各种潜在的偏差
- 在训练有素、富有经验的分析组长引导下进行,组长需通过逻辑分析思维确保对系统进行全面的分析
- 小组由多名背景各异的专业的专家组成
- 识别出一个问题时,应做好记录
步骤
- 界定
- 确定分析范围和目标、确定职责
- 选择分析小组
- 准备
- 制定分析计划、收集数据、商定记录样式
- 估算时间、安排时间进度
- 分析
- 将系统分解为若干部分,选择并明确设计目的
- 对每个要素使用引导词确定偏差
- 识别原因和后果、确定是否存在重大问题
- 识别保护、检测和显示装置,确定可能的措施
- 对建议措施达成一致意见
- 依次对每个要素和系统每个部分重复以上步骤
- 文档和跟踪
- 记录分析情况、签署分析资料、完成分析报告
- 跟踪措施的执行情况
- 需要时重新分析系统某些部分
- 完成最终输出报告
故障树(事故树)分析方法(FTA)
- 把系统可能发生或已发生的事故(顶上事件)作为分析起点,将导致事故原因的事件按因果逻辑关系逐层列出,用树形图表示出来,然后定性或定量分析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途径及发生的概率,找出表面事故发生的各种方案并优选出最佳安全对策
分析步骤(重点)
- 熟悉分析系统
- 确定分析对象系统和分析对象时间(顶上事件)
- 确定分析边界
- 确定系统事故发生概率、事故损失的安全目标值
- 调查原因事件
- 顶上事件确定后,要分析与之有关的原因事件,找出系统的所有潜在危险因素的薄弱环节
- 确定不予考虑的事件
- 确定分析的深度
- 编制故障树
- 定量分析
- 得出结论
- 当事故发生概率超过预定目标值时,从最小割集着手研究降低事故发生概率的所有可能方案
特点和适用范围
- 故障树分析方法是采用演绎的方法分析事故的因果
- 简洁的表示出事故和各原因之间的因果及逻辑关系
- 顶上事件可以是已发生的,也可以是预想的事故
- 可以用于定性分析,求出危险因素对事故影响的大小。也可以用于定量分析,由各危险因素的概率计算出事故发生的概率,从而确定采取措施的轻重缓急顺序
- 可选择最感兴趣的事故作为顶上事件进行分析
- 分析人员必须非常熟悉对象系统
- 复杂系统的故障树往往很庞大,计算工作量大
- 定量分析必须知道故障树中各事件的故障数据
事件树分析法(ETA)
- 事件树分析法的理论基础是决策论是一种从原因到结果的自上而下的分析方法。事件树分析从事故的初始事件开始,途径原因事件到结果事件为止,每个事件都按成功或失败两种状态分析
目的
- 能够判断出事故发生与否,采取直观的安全方式
- 能够指出消除事故的根本措施,改进系统安全状况
- 宏观角度分析系统可能发生的事故,掌握事故规律
- 可以找出最严重的事故后果,确定顶上事件
分析步骤
-
确定初始事件
初始事件应当是系统故障、设备故障、人为失误或工艺异常,主要取决于安全系统或操作人员对初始事件的反应
-
判定安全功能
- 系统自动对初始事件作出的响应(含自动停车系统)
- 初始事件发生时报警器向操作人员发出报警
- 操作人员按设计要求对报警作出响应
- 启动冷却系统、压力释放系统和破坏系统,减轻影响
- 对初始事件的影响起限制作用的围堤或封闭方法
-
编制事件树
- 写出初始事件和用于分析的安全功能
- 评价安全功能(措施)
-
分析事件树
- 找出事故连锁和最小割集
- 找出预防事故的途径
-
事件树的定量分析
特点和适用范围
- 优点
- 概率可以按照路径为基础分到节点
- 整个结果的范围可以在整个树中得到改善
- 事件树从原因到结果,概念上比较容易明白
- 缺点
- 事件树成长非常快,为了保持合理的大小,往往使分析必须非常粗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方法(JRA)
- 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的函数式:$D=L\cdot E\cdot C$
- D:作业同条件的危险性
- L: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
- C:危险严重程度
专家评议法
- 专家评议法
- 专家质疑法:需进行两次会议,第二次会议是对第一次会议提出的设想进行质疑
特点和适用范围
- 要求参加评价的专家有较高的水平,并不是所有的工程项目都适用本方法。适用于类比工程项目、系统和装置的安全评价